您现在的位置是 : 首页  >  贸易动态  > 正文

环球今热点:歼35的强势,苏75没可比性,印度对俄有滤镜,也小看了中国航发

日期:2023-05-17 21:03:43 来源:顶端新闻

(歼-35经过几次迭代,外形细节优化较多,越发成熟)

印度媒体居然开始反常的吹捧中国装备,这点大家没想到吧。但是事出反常必有妖,吹捧的背后是目的不纯。

印媒先是着重分析了中国歼-35隐身战机,强调这款战机性能强悍、占尽优势,又提到未来歼-35将是俄罗斯苏-75在国际市场的最大竞争对手。但话锋一转,断定歼-35有个最大短板,那就是依赖俄罗斯的发动机。


【资料图】

那么,印度的这些相关分析,符合逻辑与现实吗?歼-35真会是苏-75的竞争对手?俄罗斯还能用发动机制约歼-35的出口?

(俄罗斯在苏-57之后又推出苏-75,更简洁的设计明显是针对外贸)

【两款战机,进度上无法相比】

歼-35战斗机项目,从2021年技术原型机31001号机首飞以来,一直在持续迭代之中。飞机从最初的1.0到2.0再到3.0,从岸基型发展到舰载型,最终得到解放军海军的认可。这个“鹘鹰”家族中间变化之大,几乎相当于重新设计,这也让歼-35战斗机不断成熟,性能有了可靠保障。现在歼-35战斗机正在紧锣密鼓试飞之中,一般认为它可以在2025年之前登上福建号航空母舰,投入使用。

(从鹘鹰到歼-35,战机用了10多年时间在不断完善)

苏-75这个项目要晚的多,在2021年7月20日的莫斯科航展上,苏霍伊公司首次展示了苏-75的全尺寸模型,当时还只公布了“checkmate”这个代号,意思是国际象棋中的“将军”,被国内军迷戏称为“契卡妹”。不过苏-75公开仅仅半年多后,俄乌冲突爆发,苏-75这个完全建立在国际合作和融资上的项目,被无限期推迟。

由于俄罗斯经济实力不足,希望得到国外资金支持。好不容易找到阿联酋这个中东大户,结果乌克兰战争爆发,阿联酋在西方压力之下从这个项目撤出,苏-75也在死亡边缘挣扎了。

现在看来,苏-75很难在2025年之前首飞,即便项目能够推进下去,投入使用可能要等于2030年之后了。按照西方媒体的说法,苏-75“差不多已经成为一个失败的项目,成功可能性低于十分之一”。

(苏-75只是一个初步概念,目前只有一个模型,后续不确定性很大)

【歼-35,有解放军的认可】

对于国际市场客户来说,他们最希望采购已经有军队使用的装备,这说明武器性能可靠,已经有人“亲测有效”。

歼-35是继F-35B之后第二种隐身舰载战斗机,也是解放军海军未来的主力舰载战斗机,这对于国外客户来说有极强的示范效应。俄罗斯空天军忙于乌克兰战争,连苏-57采购数量都没有突破100架,再花钱研制和批量购买苏-75的可能性很小。

另一方面,某种装备在本国已经装备,那么在训练、后勤、产量、单价以及零部件供应上,都有完全成熟的体系,国外购买时同样会享受这些额外福利,有时这比装备本身性能都重要。

(东风猛士军车在工厂等待解放军接收。产量越大,价格与后勤保障优势越大)

【中国航发,早已不是当年】

至于发动机方面,新世纪以来中国持续加大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投入,经过广大技术人员不懈努力,我们在这个领域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,大推、中推和小推都有相应的成果。在歼-35相关的航发上,我们实现了涡扇中推的国产化,成果是涡扇-13,在此基础上又完成了涡扇中推提高型,涡扇-13的改进型号基本保障了歼-35隐身战斗机的早期发展。

国产新一代涡扇中推发动机研制也取得突破,由于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、材料,发动机整体性能已经达到或者接近F414发动机。国产新一代涡扇中推发动机有望在2025年左右设计定型,投入批量生产,这个时间点也和歼-35的服役时间相近。

(国产中等推力发动机,可满足枭龙、歼-35等战机需求)

俄罗斯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能力正在退化之中,尤其是涡扇中推,不多的资金和资源都投入到了产品30发动机项目上,优先保障苏-57的需求。由于俄罗斯空天军已经放弃米格-29系列战斗机,苏-75又采用单发设计,以便实现发动机与苏-57战斗机通用,这样俄罗斯新一代涡扇中推研制工作迟迟没有启动。

即便是现有RD33发动机系列的改进也是处于停滞状态,目前能够拿出手的只有RD-93MA涡扇发动机,推力在9吨级,对于歼-35战斗机来说,这个指标只能说勉强堪用。歼-35的试飞和量产完全没必要费力费钱的从俄罗斯引进RD-93MA,国产的涡扇-13改进型完全可以满足需求。

(中国出口巴基斯坦的歼10,也已经换成涡扇10发动机,得到国外客户的认可)

【俄制航发,正被西方打压】

还有一点非常重要,那就是美国已经公开打压俄罗斯的武器出口。这是美国的CAATSA法案,这个法案公开阻挠其他国家采购俄罗斯武器。在美国压力之下,俄罗斯两大传统客户-埃及和印度尼西亚均停止进口俄罗斯战斗机,现在乌克兰战争又让西方结成反俄统一战场,在这样背景之下,进一步增加了其他国家选择苏-75隐身战斗机的难度。

相比较之上歼-35战斗机国际军售环境要好的多,尽管美国也在阻挠中国战斗机出口,不过还没有使用CAATSA这样的极端的手段。

(印度曾想借助俄罗斯隐身技术,生产苏-57战机)

综上所述,歼-35战斗机与苏-75战斗机基本上不会构成市场竞争关系。苏-75战斗机现在最关键的是让项目能够进行下去,否则就会成为第二个米格1.44战斗机,在一众媒体的吹捧和惋惜中退场。

至于印度自己,他们需要担心还是自己的战斗机发动机,别看印度国产战斗机项目繁多,既有LCA基础上发展的四代半战斗机,AMCA五代隐身战斗机,还有和阵风颇为相似的双发舰载战斗机,看着让人眼花缭乱,但这些项目的发动机全都依赖美国供应的F404和F414。

(印度另一隐身项目,使用美制发动机。美俄矛盾升级,印度从左右逢源变成左右为难)

如果哪天美印关系发生变动,美国断供F414发动机,印度这些战斗机项目都要停摆,就是研制出来也会趴窝,可以说是后患无穷。

对于印度来说,西方肯定不会转让航空发动机关键技术,唯一一个自行研制的卡弗里发动机项目,一度处在半死不活的状态,与法国赛峰公司合作才保住一线生机。印度应该重视发动机的技术积累和预研工作,利用好外部环境,多多引进技术,联合研制新一代涡扇中推,避免将来受制于人。

(单纯靠进口不是长久之计,关键技术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上)

标签:

推荐